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从历史背景考察粟特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2)

来源:中华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突厥的统治 6世纪中期,突厥开始兴起,558年突厥的木杆可汗打败嚈哒,并占领其领土,原属于嚈哒的粟特地区归于突厥统治之下。突厥是游牧民族

(四)突厥的统治

6世纪中期,突厥开始兴起,558年突厥的木杆可汗打败嚈哒,并占领其领土,原属于嚈哒的粟特地区归于突厥统治之下。突厥是游牧民族,对这一地区的统治非常有限,而粟特诸国对突厥的臣服也主要表现在缴纳贡金上。《隋书·西域传》曾记载康国“名为强国,西域诸国多归之”[7]卷八十三《西域传》1848,粟特城邦小国主要依附于较强的康国。突厥充分利用粟特人的经商才能,进行东西方商业贸易活动,赚取大量财富。一些有能力有声望的粟特人,参与突厥的政治、商业和外交活动,在突厥帝国中发挥着较为活跃而积极的作用。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后,粟特地区处于西突厥的控制中。《新唐书·突厥传》载,统叶护可汗即位后,“因并铁勒,下波斯、罽宾,控弦数十万,徙廷石国北之千泉,遂霸西域诸国,悉授以颉利发,而命一吐屯监统,以督赋入”[8]卷二百十五《突厥传下》6056。可见,西突厥对粟特地区的控制,也是派遣官员监督收取贡金而已。粟特诸国国王仍然保持着实际的统治。

(五)大唐的影响

大唐王朝,御宇开边、军事强盛、包容万方、开放多元,是我国帝制时代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唐太宗时积极经营西北边疆,攻灭东突厥,贞观十四年(640)设立安西都护府,对西域地区实施有效管辖。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大败西突厥,使原臣属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臣服。唐帝国在葱岭以西设立一系列都督府。其中在粟特地区就建立有康居都督府、大宛都督府、安息州、木鹿州等等。至此,粟特地区正式纳入大唐王朝的统治范围。

唐政府在粟特地区也采取松散的管理方式,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权。“但这个地区需要向大唐政府定期地缴纳贡金,有时也需要提供强壮的男子来补充大唐的军队。”[9]大唐王朝对于粟特地区的管辖也同过去诸多政权基本相似,并不过多干涉其内部的治理。

在大唐统治时代,索格底亚那地区得到很大发展。《新唐书·西域传》记载的昭武诸国的数目比《隋书·西域传》记载的有所增加,内容也更详细。这说明一些小城邦国家逐渐强大,而且在外交上更加活跃,另一方面也反映唐政府对粟特地区了解的加深。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随着大唐国力的上升,对于周边的民族和国家形成极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善于经商的粟特民族,沿着丝绸之路东来贩易,经营家业,乃至定居繁衍者不在少数。“粟特诸国也积极地派遣使臣与质子与大唐通好,他们对大唐有向往之心。唐政府也用极宽广的胸怀来包容他们,委任高官,给予富贵和权力。”[1]15唐朝对中亚只有名义上的宗主权,而没有对其地实行直接统治。换言之,中亚本地的社会政治制度并没有被触动,当地民族的统治者只要能给唐朝缴纳相应的贡赋,就能保持原有地位不变,甚至还能得到唐朝加给他们的封号或官衔。同时,汉族人也陆续迁入新疆和中亚,使唐朝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保持着对中亚的影响[10]。

可见,中亚索格狄亚那地区历史上屡遭周边强大势力入侵,先后臣服于希腊、大夏、嚈哒、突厥和大唐王朝,在文化上除了本地区的传统因素,还受到上述各种文化的影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际遇造就粟特人善于吸收多元民族文化的特征,锻炼了其精明、吃苦耐劳和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为其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丝绸之路对入华粟特人的非凡意义

“丝绸之路”自西汉凿空以来,长期作为我国通往中亚、西亚的唯一通道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几乎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代名词[11]99。而对于粟特人来讲,丝绸之路更有着非凡的意义。一方面,粟特人曾一度掌控丝路经济命脉;另一方面,在本土面临外族强大势力侵犯时,粟特人可以沿着丝路向东方迁徙,进入中原帝国。在北朝、隋唐时期,进入中国定居的粟特人很快与汉族融合,隐没在强大的中原文化之中。

(一)两汉时期丝路贸易日趋频繁

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的贸易大门随之打开,安息、康居和已属大汉的于阗、龟兹等国恰好处在东西交往的通道上,成为商贸枢纽。商贸的发展刺激了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无数征人、戍客、使臣、官吏和僧侣沿着张骞的足迹东来西往,还有络绎不绝的商旅驼队,驮载丝绸货物,穿越高山大漠,由中国远赴波斯、罗马。公元前59年,汉宣帝建立西域都护府,西汉代替匈奴控制西域,保护中原与西域的贸易以及西域与中亚、欧洲转手贸易通道的畅通。东汉班超在西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使中原王朝对这一地区的经营再度达到鼎盛[12]。中华物质和精神文明,也随着丝绸之路传入西域。乌孙、龟兹因为尚汉公主,西汉时已沾华风。“新疆罗布淖尔发现漆木器及丝织品皆汉代遗物。在敦煌北面,罗布淖尔及和阗附近,曾有很多的木简发现。敦煌所出皆两汉文物,其中除屯戍文牍外,还有小学术数方技等书,罗布淖尔及和阗所发现者,则为自汉迄隋唐之际的遗物。”[13]

文章来源:《中华少年》 网址: http://www.zhsnzzs.cn/qikandaodu/2020/1022/729.html



上一篇:中华吟诵与佛教的因缘际会 ——读张培锋教授
下一篇:“中华民族”的成词及定格

中华少年投稿 | 中华少年编辑部| 中华少年版面费 | 中华少年论文发表 | 中华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