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不识少年烦(4)

来源:中华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她认为,如果在幼儿园用监控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安全,那么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拥有自己的社会生活,逐步有了隐私意识,这样的监控对他们的成长

她认为,如果在幼儿园用监控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安全,那么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拥有自己的社会生活,逐步有了隐私意识,这样的监控对他们的成长是否有利值得商榷。“摄像头到底是用来保护孩子的安全,还是用来满足家长的窥探欲?广泛性的监控并不符合人性伦理和道德,如果学校只是因为觉得AI很酷炫很高科技而去使用,这是很肤浅的行为。”

边界在哪?

一个有了人工智能、360度的摄像头,承载了学校、家长、技术厂商各方的利益诉求,却鲜见征求学生、教师等当事者的意见,平衡他们的权益——尽管新一代当中很多孩子已习惯“天眼”护佑之下的生活。

在中国医药大学将人脸识别应用于课堂而引发争端后,学校对外解释,之前向公安部门和法务部门咨询过,教室属于公开场所,并不存在“侵犯隐私”的说法。

事实上,自1890年美国学者沃伦和布兰戴斯在《论隐私权》中提出隐私是“免受外界干扰、独处”的权利后,法律界关于隐私权范畴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中国也不例外。

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波认为,无论监控被应用于公共管理还是课堂,公民隐私权都是成立的。只不过针对近年校园暴力案件多发的现实,法律界普遍认同,当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与公共安全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于后者,即为了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校门、教学楼可以加强安保、加装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系统。

去年北京某小学曾就引入人脸识别系统的法律问题向李波咨询。但当时校方的关注点在于责任界定,比如要不要安装、如果人脸识别出现误差导致安全事件,系统集成商要承担多大责任?

至于将人脸识别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目前还很难界定该行为是否侵权。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如果学校进行告知并征得学生的同意,应该不构成侵权。

这也折射出一个尴尬的现实,目前尚无法律条文明确界定人脸识别一类新技术的应用范畴、使用规则。目前已纳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保护隐私等人格权层面很受关注。另据公开信息,公安部起草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意见征集稿),也已被列入国务院立法规划。征集稿中明确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的处理不能侵犯隐私,对获取的信息不得买卖或非法使用,但没有明确哪些主体可以安装监控设备或查阅视频数据。

关注“法律界定”的问题并非杞人忧天。科技是把双刃剑,监控主导者必须要意识到,数据使用时的潜在风险。

今年初,在一场20多家医院与16家安全厂商参加的闭门会上,一名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分享了他的困惑:互联网医疗为民众提供了便捷,但网络安全问题对医院冲击较大。一次事故就让当地整个医疗系统都受到影响。“我们找了很多安全厂商,为什么就防不住?”他感到,目前医院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相关IT系统委托第三方建设运维的约占八成,管理不力,成为数据安全隐患的根源之一。

对学校而言这也是一个警示。虽然学生个人信息数据保存在本地,但IT系统由多个外部供应商搭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数据都有可能被泄漏。

2018年8月的一则判决文书中,就披露了一起非法出售学生信息的案例。当时科大讯飞员工张某,利用负责管理维护安徽全省学籍管理系统之便,以每条0.1元的价格,出售了4万名学生的隐私信息。

“目前看,各方都还没有准备好。”彭杰认为,学校首先应该让学生知情,并征得同意。校方还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对数据管理、使用权限约束、甚至数据尺度等问题。以尺度为例,“大家应该有一个自由的氛围”,比如要评价老师的讲课效果,可以去掉个性特征数据,只统计打瞌睡的总人数即可。对数据使用做进一步约束和敬畏,这样社会可能也不至于那么反感。

今年初,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明令禁止公立学校使用人脸识别系统,除非学校已经获得家长、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

“我希望学校建立起信息保密工作,保证这些信息只被用于课堂情况分析。”虽然表达了对AI技术的包容,但中国药科大学的小柯也仍然有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担忧。

目前,欧美不少国家对人脸识别极为审慎。比如不久前瑞典数据监管部门对一所高中开出GDPR(欧盟通用信息保护条例)生效以来的首张教育界罚单。那所高中为了统计学生出勤率,在校园内试行人脸识别系统,且宣称已经取得学生同意。但监管部门认为,摄像监控等行为已经侵犯了学生隐私。监管部门还强调,虽然学校中大部分区域是公共场所,但学生在走进教室时对隐私有一定的期待。

文章来源:《中华少年》 网址: http://www.zhsnzzs.cn/qikandaodu/2021/0512/1556.html



上一篇:人物素描院士何继善
下一篇:征文主题预告

中华少年投稿 | 中华少年编辑部| 中华少年版面费 | 中华少年论文发表 | 中华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