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不识少年烦(2)

来源:中华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北京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小阳说,他赞成教室安装摄像头,理由是可以让老师同时受到约束。小阳读小学时,老师有一次让在场同学都别过脸,然后公开体

北京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小阳说,他赞成教室安装摄像头,理由是可以让老师同时受到约束。小阳读小学时,老师有一次让在场同学都别过脸,然后公开体罚一个顽皮的孩子,这让同学内心惶惶不安。

一颗摄像头,以校园安全、课堂秩序、教学评估等各种名义,理直气壮地闯入校园生活。

作为被影响的另一方,老师们是否欢迎新“助手”?上述高中老师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效果心存质疑。她拥有10多年教学经验,“其实在讲台上一站,往下扫一圈,谁在走神儿、谁在睡觉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还用费那个功夫看屏幕吗?”

这名老师说,她通常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或者节奏。比如发现有些同学眼神茫然,她就降低解题的难度。发现打盹儿的多了,她会停下来活跃下课堂气氛或点人回答问题。这是一种基于人工经验的“智能”调整。

北京大学一名心理学老师称,从他个人感受而言,在有监控和没监控两种场景下的发挥应该是不同的。有监控时可能比较拘谨,各方举止会受限,“比如我偏向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但知道有监控后,可能会担心这种方式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评价取向。”

“人工智能的分析也让老师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北师大博士、儿童心理学专家田宏杰说,如果用学生的抬头率、回答问题的次数来考核课堂效果,老师可能会想在课堂讲几个笑话,用加分奖励来鼓励学生多举手回答问题,但这些提问可能对于学生本身的思考并没有太大意义。

而看到这张图后,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家长有点愤慨地对《财经天下》周刊说:“看手机3次,发呆2次,举手2次……这种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爱学习,不爱学习?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举手100次,他就能有所建树?依靠这些垃圾数据去判断一个学生,我觉得就是胡扯。”

北师大博士、儿童心理学专家田宏杰说,孩子的学习过程一定会经历从不想学到想学,从被老师管控到能够自我管控的过程。如果他们上课分神时能够自己找回注意力,并获得老师的正向评价,就会慢慢对自己的专注力有信心;但如果有了监控,孩子的精力可能都用来提防老师,自我管控力的成长没法得到提升。

高压监控下长大的孩子,要么反抗要么就逆来顺受,内在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都不行,对权威也会失去敬畏,不会再惧怕老师和家长的眼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担心学生养成“表演性人格”,或者压力增大。他今年5月撰文,质疑课堂人脸识别技术究竟是校园信息化还是校园监狱化,担心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学会“演戏”,且情绪识别本身的效果也有待验证。

归根结底,用人脸识别辅助评估教学过程,无非是将“认真听讲”作为优先级的评价标准。但教育不等同于灌输,仅靠课堂上的“乖学生”也无法印证素质教育的成功。

“这是不可逆的”

网上疯传的人脸识别智能教学方案,来自最近在港交所提交IPO的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

在舆论发酵一天之后,旷视科技发布声明,表示那张图片只是技术场景化概念演示,并强调公司产品是专注保护孩子在校安全的,对网民关注的“隐私、监控”等只字未提。

“旷视这样的回应可能是在规避一些风险。”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提供商王大成对《财经天下》周刊分析,比如像江西省教育厅就明文规定,不允许非官方的摄像头进入校园。9月5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要加以限制和管理,“尤其涉及到学生个人生物信息的,能不采集就不采,能少采集就少采集。”此外,旷视也不想背上侵犯隐私的恶名。

王大成透露,实际上,人脸识别技术两年前就在高校课堂考勤等方面广泛运用,此后升级到动作识别,今年则刚推广注意力表情识别等技术。一位人工智能人士也透露,不仅是人脸识别,摄像头还可以录音,一些已具备特定词汇识别能力。

不过,向高校推广人脸识别技术,王大成遇到过各种阻力。一所大学在没有和学生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强制在校园里使用人脸识别,学生便写信向校长控诉:“我的脸是我的个人隐私,你为什么要强制征用?”最后该校把系统改为自愿绑定,学生要先阅读一个用户协议,如果不同意也不强制,可以继续刷卡。

但由于高校财政宽裕,一些学校比较愿意尝试用最前沿的AI去评估教学效果,有些老师还会把相关AI研发作为科研项目,所以目前落地越来越多。

文章来源:《中华少年》 网址: http://www.zhsnzzs.cn/qikandaodu/2021/0512/1556.html



上一篇:人物素描院士何继善
下一篇:征文主题预告

中华少年投稿 | 中华少年编辑部| 中华少年版面费 | 中华少年论文发表 | 中华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