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2015年,四川少年死亡家属获赔39万,15年后活着回

来源:中华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都说人死不能复生,但是在四川省巴中市就出了这么一件离奇的事! 一个被法院宣判死亡了15年的失踪少年,居然死而复生了!而见到了十多年未回家的儿子,父亲竟然猝死了! 这究竟

都说人死不能复生,但是在四川省巴中市就出了这么一件离奇的事!

一个被法院宣判死亡了15年的失踪少年,居然死而复生了!而见到了十多年未回家的儿子,父亲竟然猝死了!

这究竟是怎么样一个荒诞又罕见的故事呢?少年究竟是何人?为何会被法院宣判死亡后,又死而复生呢?

儿子死而复生,父亲激动得猝死

2015年12月27日晚,家住四川省巴中市的杨青森夫妇像往常一样,坐在沙发上看了一会儿电视后准备洗漱休息。

睡前,年逾五旬的廖庆华给客厅一张黑白照片上香,照片上是一个圆脸浓眉的男孩,青涩的笑容看起来只有十三、四岁,而这个男孩不是别人,是这对夫妻已经被宣告死亡的儿子杨明!

每天晚上,母亲廖庆华睡前都会给儿子上香,这一习惯她已经持续了10年。

“儿子,妈妈多想再看你一眼”廖庆华嘟囔着。

“别再提了,烦不烦,睡觉吧!”一旁的丈夫杨青森不耐烦地对着廖庆华吼到。

可是,两人才躺下不久,就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咚咚咚咚”敲门声非常急促。

“谁啊?”杨青森揉了揉眼睛,起身准备开门。

“咚咚咚咚”敲门声更加响亮急促。

廖庆华也起身,跟着丈夫来到了门前。

“啊!”两人打开房门,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踉跄地退后了几步。

门口站的不是别人,正是照片上的男孩,他们已经宣告死亡的儿子杨明!这难道是祷告显灵,活见鬼了吗?

“你是谁,你是我的儿子吗?“儿子,你还活着吗?”

杨青森和廖庆华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幕,激动地叫喊着,泪流满面。

而站在门口的小伙子却非常淡定,面无表情,难道真的有那么神奇,亡者死而复生了吗?

而更加少见的是,因为惊喜过度,就在见到儿子的第二天,平时身体健康的父亲杨青森,突然猝死了!

一家人相隔十五年再次团聚,却又一次阴阳两隔。这家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亡者”归来,牵出荒唐案件

“杨明死而复生,又回来了!”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巴中市,而远在外地的杨菊珍也在第一时间听到了这个消息。她立刻出发赶往巴中老家,就是为了和杨明一面!

但杨明却并不想见杨菊珍,他在家里只是待了几天,甚至没有参加父亲的葬礼,就又匆匆离开了。面对杨菊珍,杨家人也不愿意告知消息,也不想让杨菊珍和杨明见面。

2008年6月,在巴中市人民法院,一起全国少见的撤销死亡赔偿案在这里开庭审理,上诉人就是这个叫杨菊珍的女人,被起诉人是杨明、杨明的父亲杨青森母亲廖庆华以及哥哥杨雷。

作为上诉人,杨菊珍向法庭提出了自己的上诉请求,请求法院撤销杨明死亡的宣判,杨菊珍称2011年9月13日法院作出民事裁决书,宣告杨明死亡。但是2016年,杨明却回到了家中,并重新上了户口,她向法庭提供了杨明老家村委会,以及当地派出所开具的相关证明,证明杨明并没有死亡!同时,杨菊珍要求杨明一家,返还自己30余万“死亡赔偿金”,并另外支付她近6万元的利息和财产损失。

这个杨菊珍是谁?和杨明一家又有着怎样纠葛的故事呢?

这还要从2008年,年仅14岁的杨明离奇失踪开始说起……

14岁少年外出实习 暗藏危机

杨明的父亲杨青森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巴中人,和妻子结婚后生育了两个儿子,生活虽然算得上是美满幸福,不过家里也有本难念的经,而杨家的经就是他们呵护在掌心里的小儿子杨明,这个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但因为调皮学习很不争气,三天两头就要被老师叫到学校批评。

杨青森脾气倔强,教育起调皮的儿子来也是一点都不手软,鸡毛掸、竹棍都打断了几根,可杨明还是读不进去书,初三的时候更是赌气在家,说什么也不去上学,和爸爸“硬碰硬”倔上了。

母亲廖庆华舍不得看着儿子天天被打,怕父子俩关系紧张,便托人打听,想花点钱,把杨明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点技术。

那时,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开展得如火如荼,职业技术学校非常流行,一般都是3—5年制,学完就能立即就业,而且工资还不低。

在多方打听下,杨家看上了巴中市巴州区电子技术教育学校,这所学校有200多名在校学生,20多名老师,规模不小,在当地小有名气,

文章来源:《中华少年》 网址: http://www.zhsnzzs.cn/zonghexinwen/2022/0310/2580.html



上一篇:少年“抢走”钥匙,冲上六楼陌生人家中!只为
下一篇:上春晚、登央视!12岁少年的书法太惊艳……

中华少年投稿 | 中华少年编辑部| 中华少年版面费 | 中华少年论文发表 | 中华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