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母教与家教女性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应予充(2)

来源:中华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母亲教育归根结底要给孩子什么? 母爱是伟大的,但在母教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过于溺爱、过于放纵或者过于严厉造成的悲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

母亲教育归根结底要给孩子什么?

母爱是伟大的,但在母教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过于溺爱、过于放纵或者过于严厉造成的悲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在现代背景下汲取传统母教文化中的优良元素,予以弘扬发展。我认为,母亲在家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塑造家庭成员的两种品格。

其一,向上向善的内在驱动力。母亲的教育不能太急功近利。孟母给我们树立了典范。明代钟化民所言称赞孟母:“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向上向善,是对美好品格、美好未来的追求。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上进心的人。从理论上说,人人本来应该生而平等;但从格局、胸怀、视野、毅力上看,人确实又有差别。我说的这种差别,不是贵族寒门贫富的划分,不是行业阶层高低的区分,而是一种对格局与毅力的评判。我们对一个人的尊重归根结底应体现在对人生态度和人生格局的尊重。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创造价值,为自己的美丽人生创造璀璨。人生之路可以有好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精气神”!人生路上必然有坎坷,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挺起脊梁,用昂扬向上的精神做支撑。

其二,强劲高效的自律力。成功要靠行动来实现。行动力来自强劲高效的自律力。人的能力有很多种,自律是人最重要的能力。自律其实就是自由。自由的本质是自律。每一个不自律、放纵自我的行为,最终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痛苦。自由不是放纵自己,不是无所不为,而是自律之后的舒畅,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律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行动。自律不是意味着一定要做苦行僧,而是张弛有度的驾驭自己的生活节奏。自律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一种时间管理。不要做懒惰松懈的奴隶。时间管理主要是通过确立好自己的各阶段目标、统筹自己的时间、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实现。任何外在因素都不应该成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任何荒废的时光,都是对自己生命的践踏,对未来、对亲人的不负责、不担当。老大不努力,更老更伤悲。任何时候的慵懒,一定要用明天的落后来偿还。

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注意言传身教。母亲的言谈举止对孩子影响巨大。要用特有的情趣、良好的情绪、包容的心态与孩子沟通。

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女性担任的母亲角色,不仅是生存繁衍的依赖,而且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感念母亲,充分认识女性的母亲角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建设向上向善的家庭文化。▲2019年母亲节,孩子们给妈妈做按摩,孩子的举动,让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对母亲的感恩,是一切感恩之心的原点母亲的养育之功无法估量。母亲对孩子的养育贡献巨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母亲的孩子。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便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们都是母亲艰苦怀胎十月、受着长期的痛苦与折磨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有这样的生命,能感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这个岁月的美好,都是拜父母的大恩大德所赐。对于孩子来说,母亲是最伟大最无私的奉献者。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人所共知、无法遮掩。母子、母女的依恋之情是人类最质朴、最炽烈的原始情感。在家庭中,母亲地位无法替代。母亲孕育我们,哺育我们,教育我们,我们在生存上依赖母亲,在情感上依附母亲,在心灵上追随母亲,我们每个人在心灵深处感念母亲的大恩大德。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对亲人的感念、对故土的眷恋、对国家的情怀,其实都发源于对母亲的眷恋。我们常常把党把国家把故乡等比喻成我们的母亲,就是源自这种最本质最深刻最难以割舍的情怀。对母亲的感恩是人类最基本、最核心的感恩之心。爱党、爱国、爱民、爱家、爱亲人……这些爱的基础,本质上都是对党、对国、对民、对故乡、对家庭家族、对亲人的感恩之心。其中,对母亲的感恩,是一切感恩之心、一切人类真挚感情的原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母亲的感恩表现,是我们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尺度。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在一定意义上,这是面向自己生命来路、生命本初的尊重。家庭中,母亲角色至关重要过去,我们对中华文化形成与传播的贡献,更多的注重那些拥有煌煌论著的思想家,但我想格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其一,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成长必然受到母亲的深刻影响,他的思想体系必然打着母亲的烙印。在家庭中,母亲角色至关重要。孟母作为古代贤母典范,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取向和修齐治平的淑世情怀。在孟母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勤劳坚贞、温良娴淑、敦品砺节的美德正是中国的母亲品格的集中体现。以孟母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母亲,虽然没有形成所谓标志性成果的明确的理论体系学说,但她们在家庭里的言传身教,正如润物无声的春雨甘泉,教育着一代代,是中国自强不息、宽和包容、勤俭持家精神的发起者、实践者、传承者。思想家们的母亲在中华标志性思想成果形成方面的重大影响必须重新发掘。而这方面的研究,往往依附于思想家个人传记中的记述,尚缺乏有系统有高度的阐述,高水平成果不多。其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千千万万的家庭中、在母亲的呵护与教育中完成的。在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中母亲的重大贡献必须充分评估。但老实说,母亲在普通家庭中的作用研究还相当缺乏。其三,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又形成了向上向善为内涵、以言传身教为特色的博大精深的母教文化。母教文化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齐家”追求,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家庭文化的塑造、构建、濡染、传承。大家经常注意到有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企业文化、社团文化……等等,很少注意到家庭文化。实际上,家庭更应该进行文化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基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文化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家庭文化在个人发展、家庭发展中作用巨大。建构、打造什么样的家庭文化?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魂、为基本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理想的家庭文化,就要保持家庭“上进”的姿态,要始终有一股向上的精气神。上进心是家庭发展第一驱动力。母教文化在家庭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家庭文化理论研究、在家庭文化发展史的研究过程中,母教文化必须放在重要位置。但无论是家庭文化理论还是母教文化的研究,目前这方面的成果还都相当缺乏。母亲教育归根结底要给孩子什么?母爱是伟大的,但在母教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过于溺爱、过于放纵或者过于严厉造成的悲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在现代背景下汲取传统母教文化中的优良元素,予以弘扬发展。我认为,母亲在家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塑造家庭成员的两种品格。其一,向上向善的内在驱动力。母亲的教育不能太急功近利。孟母给我们树立了典范。明代钟化民所言称赞孟母:“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向上向善,是对美好品格、美好未来的追求。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上进心的人。从理论上说,人人本来应该生而平等;但从格局、胸怀、视野、毅力上看,人确实又有差别。我说的这种差别,不是贵族寒门贫富的划分,不是行业阶层高低的区分,而是一种对格局与毅力的评判。我们对一个人的尊重归根结底应体现在对人生态度和人生格局的尊重。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创造价值,为自己的美丽人生创造璀璨。人生之路可以有好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精气神”!人生路上必然有坎坷,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挺起脊梁,用昂扬向上的精神做支撑。其二,强劲高效的自律力。成功要靠行动来实现。行动力来自强劲高效的自律力。人的能力有很多种,自律是人最重要的能力。自律其实就是自由。自由的本质是自律。每一个不自律、放纵自我的行为,最终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痛苦。自由不是放纵自己,不是无所不为,而是自律之后的舒畅,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律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行动。自律不是意味着一定要做苦行僧,而是张弛有度的驾驭自己的生活节奏。自律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一种时间管理。不要做懒惰松懈的奴隶。时间管理主要是通过确立好自己的各阶段目标、统筹自己的时间、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实现。任何外在因素都不应该成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任何荒废的时光,都是对自己生命的践踏,对未来、对亲人的不负责、不担当。老大不努力,更老更伤悲。任何时候的慵懒,一定要用明天的落后来偿还。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注意言传身教。母亲的言谈举止对孩子影响巨大。要用特有的情趣、良好的情绪、包容的心态与孩子沟通。

文章来源:《中华少年》 网址: http://www.zhsnzzs.cn/qikandaodu/2020/0709/365.html



上一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
下一篇:南京市中华中学生命科学馆

中华少年投稿 | 中华少年编辑部| 中华少年版面费 | 中华少年论文发表 | 中华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